现在社会当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在与陌生人相处的时候,总是能够保持谦逊有礼,为人和善。
但是在与家人相处的时候,却总是暴躁易怒,我们似乎开始渐渐不会与家人相处了,明明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如今却成为了最难相处的人,最难沟通的人。
还有一些人甚至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当中感到愤怒或者烦躁,开始用远离家乡在外工作的方式来逃避家人。
虽然大多数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这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包括了个体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性格特征、情绪掌控、心理规律等方面。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当个体在与家人的相处过程当中,产生了突如其来的厌恶感实际上符合人类心理的发生规律和逻辑。
我们每个人既是独立的存在,又是集体当中的一员,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群体当中,而社会群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影响,个体的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的不同,会造就社会群体的不同。
此外,个体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当中,所体现出的心理结构也是不同的。
有一部分社会社会群体当中,存在着群体性的心理建设不完全,他们的内心需求久久无法被满足,久而久之内心建构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理建设的差异,这会导致个体出现厌恶群体的现象,无法与家人相处,会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当中出现突如其来的厌恶实际上都是个体厌恶群体的具体表现。
因此,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这种现象属于正常现象,无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都会出现倦怠期,这个时期个体的内心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抵触情绪。
一、亲密陷阱
在大多数人的生活当中,随着亲密关系的逐渐建立,我们的亲人能够给我们充足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日积月累的相处也会让我们慢慢忽略家人对我们的付出。
我们会在家人面前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甚至认为家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也会让所有的坏脾气都展现在家人的面前,
因为我们内心默认无论自己发多大的脾气,父母也不会真的离我们而去。
心理学当中称这种现象为亲密陷阱,人们会不可避免地掉入这种陷阱当中,而这也是破坏亲密关系,导致个体逐渐厌恶家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当个体对自己产生强烈的不满时,也会波及身边的人,当人们讨厌自己的时候,也会讨厌自己亲近的人,会将这种不满发现在亲人的身上。
尤其是当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相差过大,个体内心落差感较大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地迁怒于家人。
二、过度亲密
站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我们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却离不开集体,在一段相互关系当中,过分的喜欢会导致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过近,
边界感逐渐消失,并且使得两个人逐渐进入一种共生状态。这样的两个人实际上都缺乏个体应有的独立自主意识,两个人在任何方面都要相互依赖。
当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头脑的冷静,以理性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意气用事,过分的受到情绪的趋势而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最后导致自己追悔莫及。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只有理智的面对,有效的沟通才能够及时的化解。
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当中,每次矛盾的爆发都是因为细枝末节的小事,当冷静下来之后,自己也会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小事和家人发生争吵,但是当人们情绪强烈起伏的时候,却又控制不住自己,在交流的时候甚至会用语言攻击对方。
但归根结底,家人才是真正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人,父母的出发点一定是好的,只是因为一些代沟的原因,他们的表述不清楚,我们的理解不到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理性的处理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尽量的理解他们的真实用意,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伤害了父母的心。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